兩岸家書

本影片因授權因素
暫時無法提供觀看

兩岸家書

  • 2024
  • 共6集
  • 保護級
訂閱豪華月租
我的片單

加入我的片單

待看清單

加入待看清單

評分

兩岸的歲月滄桑,和無數普通人在時代巨變中的悲歡離合

《兩岸家書》透過跨越海峽兩岸的家族和家庭書信,展示兩岸的歲月滄桑,和無數普通人在時代巨變中的悲歡離合,重現斑駁字跡背後剪不斷、離不散的至真至情。

兩岸家書 線上看 40分
第1集【我從唐山攜夢來】 40分
西元1330年,元朝旅行家汪大淵從福建泉州越過海峽,抵達當時的琉球,今天的臺灣。他在《島夷志略》中寫下:「海外諸國,蓋由此始。」18世紀初,科考失利的閩南士子張士箱,帶著他的孩子從廈門渡海到臺南,準備在這裡圓他一生最大的夢想。在這裡,他與子孫們不但考取功名,更成為清代臺灣拓墾的重要家族。流傳到今天的一百多封家族文書與信件,跨越兩百年,見證了這個家族的生命力,以及臺灣社會的成熟與蓬勃。
兩岸家書 線上看 40分
第2集【迢遙漫漫回家路】 40分
西元1895年,日本逼迫清朝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全島、所有附屬島嶼和澎湖列島。《臺灣通史》的作者連橫(雅堂)在家書中,深切期盼遠在北京的兒子連震東能夠珍惜中華文化根源。在北京的新文學運動推手張我軍以《亂都之戀》對故鄉傳達自己的愛情觀與新文化理念。在北京胡同成長的林海音,以溫婉的文筆寫信懷念家鄉臺灣,但又苦痛於臺灣被外族統治,她選擇了寧願失去故鄉,也不要做一個無國籍的孩子。
兩岸家書 線上看 40分
第3集【半百青春不留白】 40分
西元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一場轟轟烈烈的文化重建運動隨即登場。年已六旬的許壽裳來到臺灣擔任省立編譯館館長,他滿懷雄心壯志,想要把原汁原味的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理念以及世界的文化帶進臺灣,並與本地的文化人緊密結合。他在多封家書當中表達了自己的願景。臺靜農也接受臺灣大學的邀請,前來建設文學院。就在一切似乎開始步上正軌之時,風雲變色……
兩岸家書 線上看 40分
第4集【隔海相望且相惜】 40分
西元1950年,一路潰退的國民黨軍隊在大陸沿海捉捕壯丁藉此補充兵力,離開福建東山島時,在一夜之間抓走了三千名男丁,其中銅缽村被擄走最多,從此被稱為「寡婦村」。少年黃友恭趁著暑假,從澎湖到東山島探親,卻在一夕之間回不了家。在這段期間,兩岸的數百萬家庭承受了巨大的分離痛苦,音信全無。何時,兩邊才能重獲得彼此的消息?
兩岸家書 線上看 40分
第5集【倚窗猶識夢中人】 40分
西元1981年,住在臺北郊區的單身老兵王德耀突然收到一封來路不明的信,上面的字跡來自他再熟悉不過,且心心念念了半個甲子的髮妻。黃埔軍校出身的王德耀,是跟著國民黨撤退到臺灣的近兩百萬軍民中最常見的典型。這些中下階層的官兵,領著為數不多的退伍俸,做著辛苦的勞動工作,也投身政府投資的大型建設,他們被稱為「榮民」。在回到家鄉之前,王德耀與髮妻通信達兩百多萬字,字字句句深情纏綿。
兩岸家書 線上看 40分
第6集【情深義重是為家】 40分
來到臺灣的老兵,未必能等到再次回到老家的那一天,他們的骨灰罈,就是此生最後穿越海峽的家書。1990年,兩岸開始恢復交流之後,律師高秉涵首次將老鄉桑順良的骨灰罈帶回家鄉山東菏澤,隨後持續從臺灣帶回兩百多個骨灰罈。2023年6月,90歲高齡的他,執行最後一次護送骨灰的任務。而香港的田圻暢以一己之力創辦博愛事務所,為三百多個兩岸離散家庭搭建重逢的橋樑。
請登入後繼續操作
成功!
操作有誤,請重試。
想看更多熱播影劇嗎
升級豪華月租,讓你輕鬆享受優質影音體驗 (單次付費及數位珍藏版不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