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影片因授權因素
暫時無法提供觀看

一起來看英國的泰德美術館如何援助泰晤士河南岸的班克賽德畫廊重現光采。

探索原為美國最大車站的聖路易火車站如何演變成為年久失修的危樓。

工程師完全抽乾地面,並建造全新混凝土基座,讓老舊廢棄的旱塢搖身一變成為吸睛的地下博物館。

一窺比利時著名的港口大樓,這棟讓人眼前一亮的反重力複合式建築物就像懸浮在19世紀消防局之上的未來主義結構。大樓更使用鑽孔能源系統建造,是歐洲能源效率最佳的建物之一。

首爾路7017是建於1960年代的多條強化混凝土高架道路之一,原本是日漸凋零的廢棄設施,如今在荷蘭建築團隊MVRDV的巧手之下變身成為空中綠色公園。

西城鐵路初建於1930年代,是紐約中央鐵路的高架橋段,曾於1980年代被棄置,卻從2009年開始徹底重獲新生。

香港一座二戰時期的看守所被改建為煥然一新的大學,並將舊建築保留在下方,以此表示尊重。而在美國威斯康辛,一間造成汙染的發電廠被拆除,並且重新設計成寬敞的學生中心,包含讀書空間及運動設施。

自從1930年代發現油藏後,巴林周圍的海域隨著與日俱增的船舶及漏油事件而遭受破壞,海洋生物也大量死亡,需要一場浩大的工程計畫來保護環境,同時又要維持貿易的流通。